close

    媽媽過世快一年了,1115日媽媽的牌位要從家裡移到阿公家,因為我不能回台灣參加祭拜,提前幾天先打通電話給爸爸,他和我說:『別擔心,我會幫妳和媽媽說,我有掛心這件事情。』這方面真的非常感謝爸爸,哥哥,大嫂和弟弟的幫忙與包容,老實說,在我心裡多麼希望可以和他們在一起參與祭拜媽媽這件事情。但我知道現在我的角色,需要多替Tim著想,不能太自私。

    現在對媽媽的回憶大部分都是好的,少數悲傷難過的記憶停留在媽媽癌末的那段日子。

    回憶之前和媽媽早上都會一起去練瑜珈,每個禮拜一三五早上八點到九點半,運動完我們會一起去吃早餐。有時會去馥曼麵包店,點兩客豐盛的早餐,通常吃完這頓早餐幾乎中午都不用吃午餐了。我們悠閒自在的坐在店內慢慢吃,和媽媽什麼都聊,通常都是些雞毛蒜皮事;有時我們會互相分享最近看了哪些書,獲得哪些新的健康知識,彼此交流。媽媽愛看書,這點我和她很像;但到生病後期,她因為無法閱讀而感到沮喪失望,這個部份我永遠記得媽媽的主治醫生-鄒醫師建議她可以用聽的,換成有聲書。

    非常感謝童醫院的鄒醫師,在媽媽生病的那段日子裡給予我們家屬很多的協助與幫忙,其實我有著手在寫一篇文章有關鄒醫師的,但每次寫著寫著我都會泣不成聲,因為我會再度回到當時的情境中,太想念媽媽了,所以到現在一年了,都尚未完成。

    媽媽在瑜珈方面的功力比我好很多,體力和柔軟度方面一點都不輸給年輕人。但看她八年多的抗癌生涯,體力慢慢的往下降,身體機能的退化,以及最後的皮包骨身型都讓我們感到不捨與心疼。

   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本書的大綱介紹,覺得和我現在心裡的情境很像,與大家一起分享。

書名是:一個人的療癒:真正的放下,是你不介意再度提起。

(我還在努力中,尚未完全放下對媽媽的思念。)

人,之所以快樂,並非刻意忘記失落,而是學會了療癒自己。

療癒過程中,有人肯理解最好,但能陪自己走完全程的,只有自己。

不然就是「矛盾」的心情。像是親人長期抗病去世,你為他解脫、不再受苦而高興,卻又因為再也見不到他而深感痛苦。

(以上是從書中節錄下來的片段文字)

· 作者:約翰.詹姆斯、羅素.傅里曼

· 原文作者:John W. James、Russell Friedman

· 譯者:林錦慧

· 出版社:大是文化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eekend07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